曾几何时,钻石被商人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爱情的美好象征。然而如今,这个营销故事大家越来越不买账了。
今年以来,钻石的价格大幅下跌。近日,全球最大的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计划囤积未售出的钻石,以应对低迷市场。
到底是什么刺破了钻石“一颗恒久远”的童话泡沫?钻石行业是否即将跌落神坛?
视觉中国供图钻石价格跌跌不休
国际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集团此前宣布,在截至11月3日的一个月内,也就是第9个销售周期内继续减少毛坯钻石的供应。今年9月,戴比尔斯的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钻石开采和加工企业阿尔罗萨公司采取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措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停止所有钻石销售,以对价格形成支撑。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抛光钻石的批发价格下降约20%,而未切割钻石的价格下降约35%。不言珠宝创始人何不言也表示:“天然钻石的价格今年以来整体有所下跌,不同重量和品质的跌幅有所不同,整体跌幅在20%至25%左右。”
据悉,过去12个月里,戴比尔斯已经将其主流产品——用于制造婚戒的2-4克拉原钻(经过抛光后可切割成约为原钻一半大小的高品质钻石)价格下调40%,仅7月份就降价超过15%,跌至每克拉约850美元。
除了钻石价格出现下跌之外,钻石销量也有明显下降。截至2023年11月3日的一个月内(第9个销售周期),戴比尔斯集团仅售出总值8000万美元的毛坯钻石,较2022年同期的4.54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暴跌82%,较2023年10月的第八个销售周期也环比大跌了60%。这已经是戴比尔斯集团2023年以来连续第六个月毛坯钻石销售额呈现下滑之势。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戴比尔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2%,至28亿美元。
戴比尔斯表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由于中游裸钻库存量较大,因此压低了中游对毛坯钻的需求。同时,毛坯钻石开采成本上涨、南非韦内莎地下矿项目投资增加也造成了公司利润下降。
而从下游来看,品牌零售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今年以来,国内几家钻石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业绩普遍不佳。
比如,迪阿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12.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45%,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0.77%。莱绅通灵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4%至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9%至603.2万元。爱迪尔上半年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下降12.5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27亿元。分业务来看,上半年公司镶嵌饰品收入同比下降4.34%,成品钻收入同比下降98.27%。
可见,钻石行业的低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钻石产业链的各环节。
视觉中国供图人工钻石冲击天然钻石
人造钻石崛起,也在不断侵蚀天然钻石的市场份额。
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培育钻石”,有超19万篇相关笔记。多名钻石销售人员也表示,由于价格便宜实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人造钻石,对天然钻石市场冲击很大。以11月深圳水贝市场发布价表为例,一克拉D色报价为73158元,而人工钻石(裸石)仅需3500元。
“培育钻石也就是你说的人造钻石,其实跟天然钻石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唯一的区别是生长过程不一样。天然钻石是地下自然生长,而培育钻石是模拟钻石生长环境的实验室里产生的。目前国内人造钻石制造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温高压合成法,另一种是化学气相沉积合成法。我们用的第二种技术,相对来说更能批量生产。”人造钻石品牌云壹培育钻石定制店长介绍。
“人工钻石的成本和价格远远低于天然钻石,而且产量高,只需要数周就可以实现批量生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天然钻石的稀缺性属性。”从事跨国钻石贸易12年的杨帆表示,人工钻石行业的成熟,将彻底改写钻石行业的游戏规则。
作为国内培育钻石企业,力量钻石财报显示,2019年力量钻石培育钻石产能为12.88万克拉,2021年增至33.33万克拉,2022年力量钻石继续募资40亿元扩产,项目建设完成后产能将提升至341.32万克拉,是2019年的26倍。
据全球珠宝行业分析机构的数据,人造钻石的市场份额自2021年以来不断提升,截至今年7月,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9.9%,非常接近50%的临界点。
此前,比利时钻石交易所联合会理事弗莱施特格公开表示,两年前,人工钻石比天然钻石便宜40%,到了今年,便宜了70%到80%,甚至99%,将来在超市买一块肥皂,或许就会送你一颗钻石。
视觉中国供图“钻石与爱情”正在解绑
回到钻石行业的本质,众所周知,钻戒是一个典型的重营销行业。钻石品牌零售企业每年投入巨额营销费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钻石商品的附加值。
“钻石与爱情”的故事,已经讲了半个多世纪,钻石行业的上中下游玩家都不希望这个故事破灭。为此,近日戴比尔斯集团宣布将在2023年底的节日季重新启用天然钻石行业的经典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A Diamond is Forever)”。
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钻石本来的价值。
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高价买的钻戒在回收时经历了价格的“大跳水”,8000元买的钻戒回收价仅有600元,3万元的钻戒5年后仅值2000元……二手钻戒高买低卖,引得不少网友直呼“买钻石就是交智商税”。
在何不言看来,随着互联网和快递行业的发展,人们的钻石消费理念逐渐发生变化,钻石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学习可以独立判断一颗钻石的品质并确定它合理的价格区间。
随着“钻石与爱情”开始解绑,这些钻石品牌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走通了。
以迪阿股份为例,根据企业财报,近年企业营销投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增至55.89%,这相当于企业的收入中,有一半以上都要用于营销。而企业之所以还能赚钱,是因为钻石成本并不算高。财报显示,上市至今迪阿股份的毛利率基本都维持在70%左右。
根据该企业早期招股书数据,2021年上半年,DR求婚钻戒的单位成本为2275.44元/件,结婚对戒的单位成本更低,为1499.41元/件。由此可见,钻石本身的价格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钻戒价格确实相差数倍。
然而,随着钻石行业的下行,像迪阿股份这类品牌零售商的日子恐怕也会越来越艰难。一方面,企业需要持续的营销投入来维持自己在市场上的“声音”,但另一方面,钻石产品向来保值率很差,消费者开始发现自己高价购买的钻石其实是在帮企业交“广告费”,当这个平衡被打破时,企业也将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
张丽娅 整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